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巴洛克时期的发展情况(巴洛克时期特点)

导读 用大小调体系替代了“教会”调式。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

用大小调体系替代了“教会”调式。

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

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

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

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

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

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

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

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

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

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