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阳性,表明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不过幽门螺杆菌只是与上边所描述的疾病有关,并不是只要有幽门螺杆菌就会有这些疾病,健康带菌者也非常之多,据有关资料证明,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大概占人群的70%左右,但真正引起疾病的不足一半。
治疗;幽门螺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比如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呋喃类、以及部分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类,目前较为常用的有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一般是两种抗生素联和用药,基本一周就可杀灭幽门螺杆菌。
资料;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也有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份为高峰。
在亚洲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60%、50%、40%、70%。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
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因地区有所不同。
低达20%,高达90%,人群中总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
这些基本资料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远高于人群中总的检出率,这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都得胃病。
这可能还蕴藏着与致病有关的其他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宿主的易感性和菌株的型别差异等);2、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病的发生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这又与社会经济、卫生状况有关。
特别是现已证明胃癌高发区不仅与该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有关外,还与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早发感染有关;3、人类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
因此感染率总的讲来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阳性,表明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