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满族人服饰的基本样式(谁有满族人的服装介绍(详细))

导读 满族人的服装介绍  旗袍:满族服饰。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袍。式样分男女...

满族人的服装介绍  旗袍:满族服饰。

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袍。

式样分男女两种。

清初男子旗袍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袖),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

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

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满语鄂多赫)。

亦有外套一马甲(俗称坎肩)者。

清末。

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

民国年间,女式旗袍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身合体的旗袍,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袍在满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而女式旗袍不但满族妇女至今喜爱,而且其他民族妇女也多穿着。

  马蹄袖:清代满族男女旗袍之袖式。

亦称箭袖。

清初,满族男子所服旗袍,袖口较窄,袖端多加一长可露指的半圆型兽皮(后改布质),因其状酷似马蹄而名之马蹄袖。

优点是征战、打猎时射箭方便,御寒保护手背。

清中期以后,该袖式的服装渐从便服转为礼服,便服多为平袖,礼服仍为马蹄袖。

平时多卷起,在办公事、喜庆节日、拜见上司、叩见长辈时,必须先左后右地放下马蹄袖,才可行拜见礼。

亦有将马蹄袖用钮扣系于便服袖口以为礼服之用者。

满族妇女礼服亦多为马蹄袖式。

民国年间,逐渐不用。

  坎肩:满族传统服饰。

亦称马甲。

满语称窝龙带。

实为无袖的马褂。

有领,衣长及腹,多为两侧开衩,在领、襟等边缘处饰以各色花纹。

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和棉、皮、夹、纱之分。

内蒙古的满族男子多喜琵琶襟式坎肩。

其式是将衣襟缝成弧形,即襟从领口至右肩处贴胸而下,但不到底,而又左转至肚脐处,以致下襟缺一小截,其式是为上下马方便之故。

女式坎肩多为对襟式,对襟下端多为如意头式,衣缘多镶以艳丽花边。

清代该服饰窄小,多穿于旗袍内,清末以来尚宽大,多套于旗袍外。

因其美观实用,至今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仍有年长者穿著。

  乌拉:满族传统的防寒靴鞋之一。

以猪、牛、鹿等兽皮缝制而成。

形状为前尖后圆,鞋帮贯以六个鞋耳,鞋口近脚处垫以衬布,并用一细皮带联结靴耳。

鞋较宽大,穿用时须在鞋中充垫“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

由于乌拉质柔量轻,行动自如,既可防寒,又利于军事征战及狩猎生活,故得以沿用下来,至今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些偏僻山村还可见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