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导读 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

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

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是为了稳定社会,也确实稳定了数百年之久。

到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有些有权有势的卿大夫敢于僭越周礼,自行其是,越制享受。

这表明周天子已经失去权威性,推动控制诸侯、卿大夫的实际能力。

孔子维护周礼,是为了社会稳定,但他维护不了,礼崩乐坏乃大势所趋。

孔子以后,社会就进入几百年战乱的战国时期。

此章是孔子评论鲁卿季孙氏僭用天子的礼乐。

孔子说,季氏以八佾之舞,在他的家庙庭中舞之。

「是可忍也。

」这种事,季氏犹可忍心为之。

「孰不可忍也。

」他还有何事不可忍心为之。

忍字,古注又作容忍讲。

鲁国君臣看见季氏如此僭分,犹可容忍,还有何人何事不可容忍。

八佾的佾字,音逸,马融注:「佾,列也。

」八佾舞,由舞者执羽而舞,以八人为一列,八列则八八六十四人。

这是天子祭太庙所用的人数。

邢昺《疏》说,天子所以八佾者,案《春秋》隐公五年左氏《传》,公问执羽人数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左传》杜预注,《公羊传》何休注,皆说,诸侯六佾,六六三十六人。

大夫四佾,四四十六人。

士二佾,二二为四人。

邢《疏》又引服虔《左传解谊》说,诸侯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

大夫四,为四八三十二人。

士二,为二八十六人。

后儒以为,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每列必须八人,当以服氏之说为允。

马融注:「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

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孔子讥之。

」邢《疏》引《礼记祭统》,以及《明堂位》,解释马注。

鲁国是周天子封给周公之国,周公之子伯禽为鲁君,周成王感念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故在周公殁后,赐之以重祭。

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故鲁君祭宗庙有八佾之舞。

但天子之礼乐,只能在文王、周公庙用之,若用之于他庙,亦是僭礼。

季氏是鲁桓公的后裔,为鲁国的卿大夫,他以为周公庙得用天子礼乐,故亦在其家庙中用之。

此是严重的僭礼行为。

马注季氏为季桓子,刘氏《正义》等各注,据昭公二十五年左氏及《公羊传》所记载,应当是季平子。

又《汉书刘向传》,谓季氏八佾舞于庭云云,卒逐昭公。

是季氏即指平子。

马注所云家庙,当即指桓公庙。

以公庙设于私家,故亦称家庙。

学儒必须敦伦尽分,始能希圣希贤。

否则所学不实,于己于人,皆有害而无益。

季氏僭礼,即是不能尽分,必为鲁国祸乱之源。

所以孔子严斥其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