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拍马屁的由来典故出自现代哪本书(拍马屁的由来)

导读 “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

“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可见,“拍马屁”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

  然而趋炎附势者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其马优劣如何,便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同义词,贬义色彩甚浓。

  有人编了本书,叫《马屁大观》。

选注者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诸子、笔记小说等近百部古籍中选取关于“拍马屁”的材料数百则,集“拍马屁”之大成。

“拍马屁”拍到什么地步呢?读来令人恶心。

北齐时,成武帝的宠臣和士开得了伤寒,医生告诉他应服“黄龙汤”。

此汤何物?大粪是也。

和大人面露难色,当时正巧有一文人在场,便自告奋勇地说:“大人,此物甚易服,让在下先为您尝尝。

”说完,一饮而尽。

  不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擅长“拍马屁”,老外也爱“拍马屁”。

英国有位叫施滕格尔的专家,就著书传授拍马秘诀:要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

真是经验之谈,因为中国早就有句俗语叫“马屁拍在马腿上”。

讨好人不到位,反而没有落好。

  千万别以为只有小人物会“拍马屁”,施滕格尔说,当代政界领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

举的例子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华盛顿,初会布什,事后布莱尔说:“他确实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形容布什“很能干”、“很聪明”。

  有人说,中国人的“拍马屁”跟上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习语apple-polish(擦苹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一行。

哪一行?拍马屁。

据说在日本东京,有两个年轻人把为别人提供奉承服务变成了职业,说白了,不就是靠“拍马屁”为生?而且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火,因为天下就有这样的人,他们说:“虽然听几句恭维话要交钱,但我仍然很高兴。

”   “拍马屁”成了一种职业,真是闻所未闻。

大家别忘了,十二生肖中,马后面还有狗。

如今,有人拍起狗屁来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