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 正文

名二子说原文及翻译表达(名二子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 你是要翻译这个书名还是文章名?书名 《名二子说》意思是,说明给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取名字的原因。文章: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

你是要翻译这个书名还是文章名?书名 《名二子说》意思是,说明给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取名字的原因。

文章: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第一段,“苏轼”名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车子的各部件,轮子、辐条、车盖、轸木(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就像各有职分,不可或缺,只有车前的轼木没有实际用处。

轼是车前的横木,乘车人可将手俯按在上面,有装饰车子的作用。

所以,“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行文几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题:“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呀,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饰啊。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

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

这正是为他取名“轼”的初心。

  2、第二段,“苏辙”名说。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天下之车无不循辙而行,但论到车的功用却没有辙的份。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辙无论功之福,也不遭仆毙之祸。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知免”,是说苏辙的性格会免于灾祸。

一说“免”同“勉”,勉力、尽力的意思。

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为他取名“辙”的深意。

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翻译:构成一辆车子,轮子、辐条、上盖、车厢底部的横木,在车上都各有职责,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

然而,去掉轼,就算不得一辆完整的车了。

轼啊!我害怕的是你过分显露自己而不会掩饰外表。

  天下所有的车都从车走过的痕迹---辙上轧过,而讲到车的功绩,却从来不给辙算上一份——这倒也好,假如车倒了马死了,而祸患也不殃及到辙。

所以说,辙是善于在祸福之间的。

辙啊!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也就放心了。

这篇短文很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

说来很巧,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苏辙中和淡泊、含蓄深沉,兄弟二人各自的性格,与“老苏”的《名二子说》倒也真是紧相契合。

虽是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字时所作,观苏轼、苏辙二人生平,苏轼“一肚皮不合时宜”,于党争中不知自保,落得一生坎坷;苏辙才华能力逊于兄,而仕宦生涯远比苏轼顺利。

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逆料者全同,所以说:知子莫若父母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