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 正文

匈奴历史大事记进行简要阐释(匈奴历史)

导读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

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

  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

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

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

90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

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4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

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

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

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在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

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

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

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

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

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

  汉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各部贵者为帅,后改称都尉;以汉人为司马以监督。

於夫罗子刘豹为左部帅。

  东汉末年以来,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

其中以匈奴人人数最多,史称“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匈汉杂居”。

而西晋因贾后乱政,引起了八王之乱,混战延续长达16年之久,给予了匈奴人介入的机会。

  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铁弗人。

铁弗人赫连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

之后击败东晋军队,夺下了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

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

428年北魏俘赫连昌。

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

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

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

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北凉。

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

433年蒙逊子沮渠牧犍继位。

439年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凉。

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

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

  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

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

之后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原。

匈奴也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

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