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评析】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字词解释】 1.方北面而持其驾 驾:车 持:驾驭;赶 2.我欲之楚 之:往;去 3.吾御者善 善:技术好,善于 4.中道而反 中道: 半路 反:通“返”,返回 5.头尘不去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6.此数者愈善 数:几个,几样 7.曰:“吾用多 用:路费 8大行:大路 9奚为:为什么 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11申:通“伸”,伸展 12方北面:正朝北方 1.中道而反 反:通“返”,返回。
2.恃王国之大 恃:依靠,凭借。
3.犹至楚而北行 犹:这。
4.举欲信于天下 信:取得信任。
1.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A.我欲之楚 B.此非楚之路也 C.小大之狱 D.王之动愈数 【寓意】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启发】 做事不能因为条件丰富,而与事情结果反着做,背道而驰,凡事都要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