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 正文

白鳍豚简介视频(白鳍豚简介)

导读 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一级动物,是我国的特有动物种,生态环境为淡水及咸淡水交汇水域,目前的濒危等级为功能性灭绝,致危因素是洄游被切...

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一级动物,是我国的特有动物种,生态环境为淡水及咸淡水交汇水域,目前的濒危等级为功能性灭绝,致危因素是洄游被切断、过度捕猎和环境污染。

体长2米,体重100~200千克。

嘴部狭长,约有30厘米,上下颔两边密排着130多颗圆锥形的牙齿,前额呈圆形隆起。

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洁白色,体表呈流线形,前肢为鳍肢,背鳍呈三角形。

后肢退化,尾部未端左右平展,分成两叶,呈新月形。

有一个长园形凹穴状的鼻子或呼吸孔长在头顶的左上方。

眼睛只有绿豆粒一般大小,已经退化,位于嘴角的后上方。

耳朵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洞,位于眼的后方,外耳道已经消失。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

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

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

白鳍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研价值。

但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远离船只,很难接近,加之其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白鳍豚的研究十分有限。

  白鳍豚皮肤光滑细腻,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原理与竞赛式游泳衣着中使用具有弹性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

它的尾鳍扁平地分为两叉,两边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鳍呈三角形。

这四鳍给白鳍豚提供了优良的水中游动时方向与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弹性的皮肤与流线型的身躯,白鳍豚在逃避危险的情况下可达每小时60千米的游速。

平常它保持着每小时10至15千米的游速。

  白鳍豚长期生存于长江的浊水中,所以它的视觉和听觉均退化严重,在水中主要以发射声纳接收信号来识别物体。

白鳍豚的上呼吸道有着三对独特的气囊与一个形似鹅头的喉咙,但是因为生存于水中靠水发音,所以并没有陆地动物在空气中发音所需要的声带。

用特制的水听器,可以听到白鳍豚发出的“的答”“嘎嘎”等数十种不同的声音。

白鳍豚发出的声音常为两声一对,发出声音后会安静的等待着回声,从而辨出自己与产生回声的阻碍的距离和大小,并且考虑是否游向目标。

它又会在收到回声后的不久发出新的一对声音,稍候又安静一阵等待回声。

第二次回声收到后,它便可以分析出目标游动的方向与速度,白鳍豚就是这样如人造声纳般的做回声定位。

用这独特的声纳系统,它时常还可以在江底的淤泥中捕捉食物,也可以发出人耳听不见的高频率音波,与十多千米外的同伴联系。

  白鳍豚的大脑表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量的0.5%,其中平均一只重95千克的雄豚,大脑重470克。

这等重量已接近大猩猩与黑猩猩的大脑重量,甚至某些学者认为白鳍豚比长臂猿和黑猩猩更聪明。

每年有两次发情期,分别在3~5月和8~10月。

怀孕期10~ll个月。

每次产1仔(也有产2仔的)。

白鳍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

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

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

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

这使得白鳍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

白鳍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

成年白鳍豚每年发情两次,分别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

孕期为10至11个月,一胎一仔,偶有两仔。

野生状态下,成年白鳍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鳍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1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

出生后的小白鳍豚靠母亲的乳汁喂养,直到五六岁才算成熟;一般寿命30年。

来自百度百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