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色 动物的保护色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但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型都完全变了(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的归于拟态)。
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
这种保护色的例子在动物界可以举出许多,我们简直每走一步路都可以遇见它。
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
那里的狮子、鸟、蜥蜴、蜘蛛、蠕虫等等,总之是沙漠动物群当中一切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颜色。
相反的,北方雪地上的所有动物,可怕的北极熊也好,不伤人的海燕也好,却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雪的背景上简直看不出来。
在长期的险恶环境中生存的野兔,它们的毛色都是土黄色,这种颜色,也是秋天大部分草木的颜色,所以野兔可以借此来逃避许多天敌的危害.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是典型的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它能在周围环境对光线的反射中迅速地改变体色,变成树干或树叶的颜色来保护自己.每一个捕捉昆虫的人都知道,由于昆虫有保护色,要找到它们十分困难。
你不妨试着去捉在你脚边的草地上吱吱叫着的绿色蚱蜢——在掩护着它的绿色背景里,你简直看不清蚱蜢在哪里。
还有生活在树皮上的蝶蛾和毛虫,颜色都非常接近树皮的颜色(如毒蛾等)。
水生动物也是这样。
在褐色藻类里生活的海生动物,都有“保护性”的褐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
生长在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红色。
银色的鱼鳞也同样具有保护性,它保护鱼类,既使它们受不到在空中搜寻它们的猛禽的伤害,又使它们受不到在水下威胁它们的大鱼的袭击:水面不但从上面往下看像面镜子,并且从下面,从水的最深处向上看更像面镜子(全反射),而银色的鱼鳞刚好同这种发亮的银色背景融合成一片。
至于水母和水里的其他透明动物,像蠕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那无色透明的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
许多动物都能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保护色的色调。
在雪的背景上不易察觉的银鼠如果不随着雪的融化而改变自己毛皮的颜色,那它就会失去保护色的好处。
因此在春天,这种白色小动物会换上一身红褐色的新毛皮,使自己的颜色跟那新从雪里裸露出来的土壤的颜色打成一片。
随着冬季的来临,它们又穿上了雪白的冬衣,重新变成白色。
按照达尔文的解释,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功能不同的保护色。
如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象一片片枯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象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
尺蠖和竹节虫的身躯,与枯叶蝶有异曲同工之妙。
尺蠖歇息在树枝上,粗粗一看,宛如树枝。
竹节虫体态如同竹节,停留在竹枝上,也叫人难以分辨。
这种拟态怎么来的呢?枯叶蝶的祖先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象枯叶,有的不大象枯叶。
象枯叶的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不大象枯叶的个体,常被天敌吃掉,这样,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繁殖、变异,定向性更明显,枯叶蝶更象枯叶。
相关练习 1.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 A.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 B.鲫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 C.眼镜蛇的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 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间的斑纹 答案:C。
解析:保护色是指动物适应栖息环境所表现出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变色龙、鲫鱼、蟒的体色都是保护色。
但眼镜蛇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是警戒色,而不是保护色。
2.水母和海鞘有几乎透明的躯体,这种现象属于( ) A.保护色 B.警戒色C.拟态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适应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
水母和海鞘的体色为全透明,这与海水的颜色相似,这样其它生物在任何角度不易发现它们,从而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属于保护色。
图片http://baike.baidu.com/pic/3/117722438637223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