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天”指的是什么?“理” 指的是什么?“天理” 指的是什么? 朱熹认为: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 [1]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 [2]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 [2] “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各有理。
” [3]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 [4] “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
” [5] “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
” [3]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
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惟随时变异,乃常道也。
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
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6]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 [1] “理只是这一个。
道理则同,其分不同。
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 [2] “理,只是一个理。
理举著,全无欠阙。
且如言著仁,则都在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
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血脉贯通。
” [2]……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
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
“天地之心,天地之理。
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
” [1]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 [6]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
人者,仁也。
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
人者,尽也。
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
[7]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
这就是朱熹希望留存的“天理”。
“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
” [8]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认得为己,何所不至?” [6] “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